状态 | 出价人 | 加价 | 价格 |
---|---|---|---|
程** | 100 | 600 | |
魏** | 100 | 500 | |
程** | 100 | 400 | |
得** | 100 | 300 | |
小** | 100 | 200 | |
吕** | 0 | 100 |
名称 | 紫砂蝶形水仙盆 |
编码 | J06-21294 |
年代 | 民国 |
尺寸 | 长19.9cm,高度4.7cm |
估价 | 3800 |
品相 |
口沿小飞皮,足墙有窑风 |
描述 |
点击观看藏品小视频 此水仙盆呈蝴蝶型,三友实业社由爱国实业家陈万运、沈九成、沈启涌于1912年(民国元年)创立,很快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。很快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。陈万运的同乡陈律甫入股2100元,其时资本增加至2400元,并在厂名上加注“美记”二字。产品出来了,要打入日商垄断的烛芯市场,又成了难题。为了打开局面,陈万运和沈万成自己走街头,在日商洋烛行附近,摆摊点燃自制的蜡烛。行人纷纷围观,看到蜡烛不淌油、不弯头、不中途熄灭,确实不比洋烛逊色。这一街头活广告使“金星”牌烛芯名声大振,“三友”的烛芯以价廉质优的优势迅速打开市场。1915年3月,沈陈两人将资本增加到8400元,将《三友实业社美记》改为《三友实业社无限公司》,同年12月16日,“三友”改组为股份公司《三友实业社股份有限公司》,资本增至3万元,成立董事会,推举慈溪在沪实业家史悠风为董事长,沈九成、陈万运为董事,并兼正副经理。同年,“三友”还在横浜桥南面建成三层厂房一座,工人增至百余人,添置电力烛芯车16台,烛芯球车2台,烛芯品种发展到6种,日产量达到500~600磅,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,外地一些厂商兑相向“三友”订货,使“三友”在国货界初露头角。1917年,在杨树浦引翔港购地30亩,建造规模较大的生产总厂,生产“三角”牌毛巾,与西邻日商东华毛巾厂(生产“铁锚”牌毛巾)抗衡。1918年,经董事会讨论,决定再增资,向外招资7万元,资本金总计达10万元。1919年,“三角”牌在北京农商部注册备案,其图案是由一个圆圈加内三角组成,寓意三人同甘苦、共患难。同年,又在川沙设立工场,添置木机百余台。早年得自无锡市文物公司。 |
注:因拍照环境、显示等原因,可能会存在色差,具体以实物为准! |
状态 | 出价人 | 出价方式 | 加价 | 加价后价格 | 时间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程** | 手动出价 | 100 | 600 | 03-10 12:32:28 | ||
魏** | 手动出价 | 100 | 500 | 03-09 20:43:06 | ||
程** | 手动出价 | 100 | 400 | 03-04 20:34:22 | ||
得** | 手动出价 | 100 | 300 | 03-04 19:50:46 | ||
小** | 手动出价 | 100 | 200 | 03-03 21:33:27 | ||
吕** | 手动出价 | 0 | 100 | 03-03 21:31:06 | ||